top of page

法國人不打小孩?

最近周邊的小朋友們放春假,跟小孩相處的時間變得很多,很喜歡小孩的我有了新想法:其實玩別人得小孩就好,不一定要生小孩!由衷地佩服天下所有的媽媽,面對精力永無止境的孩子們,依舊能保持耐性,更厲害的還能努力不變成黃臉婆!我個人是一定應付不了的,面對侄子姪女,常常變成躲在衣櫃或些奇奇怪怪的地方等待孩子們的午覺時間,亞洲人好好先生跟好好小姐的習慣,根本不會板著臉嚴厲地對孩子說NO! 因此很容易淪為孩子的大玩偶...

人格,最根本的價值觀養成當然是出於家庭。由於巴黎也是以職業婦女居多,在法國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有保姆,接小孩下課,陪孩子直到父母回家。曾兼差當保姆的我對此也有很深的體會。台灣的孩子真的是在百般呵護長大的,跌倒馬上就有人扶,大哭馬上就會有溫暖的懷抱,有一次小姪女重重的跌了一跤,膝蓋擦傷流血,我急著想去扶,沒想到他站起來拍一拍傷口笑笑地說:沒關係!沒關係! 繼續玩。另一個撞到桌角當場標淚,其他大人也只是說等下就好了,我不忍心的去摸摸他的頭,還被其他大人唸說沒必要,又沒什麼,你這樣他反而會哭更久。通常在法國當小孩跌倒時大人會說:哎呦!外加笑一笑,但是通常不會有人去扶。而小孩也覺得跌倒很正常,不會像台灣的小孩第一件事就是放聲大哭。 在哄小baby睡覺時也是一樣,一開始我以為要在一旁待到小寶寶看著你一直閉上眼睛睡著為止才可以離去。之後baby的媽媽告訴我,晚餐若他還在睡,那就直接把奶瓶塞給他,睡覺時間到了就把他放到床上關燈就可以去客廳休息做自己的事了。亞洲的父母總以為小嬰兒沒有自己就不行,到小孩大了沒父母陪就不睡覺,對法國人而言,小孩最晚兩歲就得讓他有自己的床和房間。

另外西方教育出了名的就是不打小孩,台灣現在也漸漸效仿,但他們不清楚法國所謂的不打小孩不是真的完全不打,因此有時候不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很多老師都說現在小孩越來越難管教,而最大的問題出於父母的縱容!? 是的,我們也不打小孩了,但應對措施呢? 台灣的大人依舊習慣把自己降成和孩子同齡,童言童語的孩子們對話,當我們要和孩子說教的時候,對孩子而言反而變得沒有威嚴,這也是小時候父母揮掌的時刻,但現在的台灣父母不能打孩子,面對小孩無止境的哭鬧可能就以投降讓步收場,而小孩便習慣以此作為解決事情的方式,因此造就了驕縱的孩子。而法國父母習慣把小孩當大人對待,他們不會用疊字和小孩說話,他們暫停手邊的工作專心地聆聽小孩的發言,就算是對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們也是一樣的態度 。舉我身邊一至三歲的小孩為例:當三歲小孩問:這是什麼肉?大人就會問:我們平常都吃哪幾種肉? 引導小孩說出豬牛雞鴨海鮮之類的回答,然後大人才會說出今天的是豬肉,不讓小孩輕易地得到答案,讓他們借機練習思考。 當小孩自己吃飯或自己換衣服之類的小事,父母就會大聲的鼓勵說:很棒,你是個大人了! 通常小孩都會非常的沾沾自喜,畢竟我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其實就快點長大。

當小孩哭鬧拒絕做某件事情或者是拒絕吃飯,他們可是有漸進方法的:首先會堅定的說,c'est oubligé! (強制的意思) 若依舊不從,他們會把分量減少 或者是問小孩是否需要幫忙,然後餵小孩吃,法國父母態度堅定和小孩磨耐性,不輕易讓步,通常流程長的連我都想呼小孩巴掌或是把自己打昏! 而當小孩犯錯時,無論年紀大小,就算是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們都會很嚴肅的看著小孩的眼睛對他解釋為何不可以這樣做,如果事情較嚴重,最大的處罰就是打屁股或到角落罰站,當然在體罰前他們會先不厭其煩的解釋並再三提問孩子是否清楚自己為何會被處罰!也許不少台灣人覺得和一歲孩子講道理很荒唐,若是我們小時候就直接衣架伺候了,法國人卻覺得不可置信!打罵加罰跪在台灣我們可是一點都不陌生,最後我們往往記住的是當時被打很慘,不過為了什麼就不太記得了!

法國人不能接受在管教小孩時有旁人插手,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飯時,兩歲的孩子因為好動不乖乖吃飯,當爸爸很嚴肅的在說教時我因為小孩表情可愛笑了出來,之後朋友很不高興的和我“溝通”,若在台灣,不只家人,三姑六婆老王老五都會勸父母,而內容無非是“孩子還小”之類替小孩堆拖的話語,最後往往偏離主題不了了之,對法國人而言,外人可以有意見,但要私下對父母說,而不是在教育的當下插手,畢竟萬一孩子以後個性偏差,最後責任依舊是父母和孩子自己要承擔!

媽寶在法國也所在多有,通常男孩對母親的依戀比較像是對於好朋友的感覺,和母親可以無話不談,從生活周圍朋友學校大小事到戀愛女友等感情問題,母親偏向於打掃管理孩子的周圍環境,而不是限制孩子本身的自由 (我聽過女生朋友抱怨她男友三十歲了,窗戶破了第一件事是打給媽媽,不可思議的是,我男友也是一樣的反應!) 至於台灣,生活中禁止事項佔多數,小時後被管太多,長大完全不願意父母管,以禮貌性問好居多,能聊上天就不容易了,私生活更是免談! 你想當哪一種父母?我想文化環境是積習已久的,沒有全對或全錯,都是需要因事制宜慢慢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我生長於於台灣,但長大後對父母的態度依舊可以慢慢調整到如好友一般,雖然在私生活方面依舊無法跨越!


bottom of page